全書充滿哲學氣息, 老實說讀起來有點吃力
- PART I 理論
- 第一章:股票市場的反射性:無論如何,反射模型不能取代基本面分析:它只能提供基本面分析所欠缺的某個要素.原則上,這兩個方法可以彼此調和.基本面分析企圖證明潛在價值將反映在股價上,反射理論則說明股價可能以何種方式影響潛在價值.一個是從靜態的角度加以說明,另一個則是從動態的角度來說明.
- PART II 歷史視角
- 第8章:自從有了組織化的股票市場以來,企業事件從未間斷.每當一家企業的股票市場價值高於它作為私營實體的企業價值,企業事件通常都和出售股份有關;而當市場價值低於企業價值,企業事件則和股份收購有關.收購者可能是企業本身,經營階層,某個外部團體,或另一家基於特殊理由而看重那些股份價值的企業.
- PART III 即時實驗: 如果嘗試寫交易日誌, 將想法落實為文字的紀律會有助益
- PART IV 評估:
- 第10章:日本投資人的羊群心理比美國投資人更強烈.如果他們的偏向改變,可能會有大量投資人朝反方向竄逃.不過那樣的情況非常不可能發生,因為日本主管機關能將發揮牧羊人的作用,竭盡所能地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防止羊群竄逃.
- 第10章:我相信反轉的機會已經縮小.關於自由浮動匯率,我先前建立的概說之一是:短期波動性會在反轉點時達到最高,但等到趨勢確立,波動性便會縮小.此時便是趨勢確立的狀況
- 第10章:沒有人敢說市場的期待絕對不會落空,我必須小心謹慎,別因為多頭市場沖昏頭,對未來產生過大的信心,進而影響到我對現實世界的判斷.畢竟我目前對市場的參與程度已非常高,難免有流於當局者迷的危險.
- 第12章:盲目的信心是成熟的多頭市場必要元素,但盲目信心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及
- 第14章:社會現象就不同了. 社會現象參雜了思維參與者.社會事件的運作並不會遵守獨立於任何人思維的法則.相反的,參與者思維是這個論題不可或缺的環節.
- 金融成就取決於預見主流期望,並提前採取正確行動的能力, 而非預測現實世界發展的能力
- 我和市場之間的主要差異是,市場似乎忙著進行試誤的流程,而市場參與者並不充分瞭解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,相較之下,我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進行這個流程.我猜那就是我的表現優於市場的原因.
- 交易系統的設計,為什麼會充滿心理方面的各種偏頗?根據我個人的觀察,一般人除非先解決本身在心理方面的一些困擾,否則根本沒有辦法處理交易系統設計的諸多議題.
- 影響交易系統發展的偏頗
- 表述的偏頗
- 可靠性的偏頗
- 樂透彩券偏頗( lotto bias )是指人們透過某種方式操作資料,藉以提升信心;有些人認為可以透過有意義的方式操縱資料,使得他們能夠控制市場狀況.
- 我始終認為,樂透彩券偏頗是我們對於環境缺乏控制而產生的彌補性心裡.很多人寧可假裝自己能夠取得控制權(儘管所做的'控制'會產生反效果),而拒絕承認自己對於本身所處之環境缺乏控制能力...這種偏頗心理往往十分強烈,以至於人們經常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.而只在意自己想要什麼.
- 小數法則的偏頗
- 保守心態的偏頗: 在這種偏頗心態影響下,我們在市場上只會看到自己想看,期待看到的東西.所以,多數人一旦進場之後,無法保持中性立場,沒有辦法做應該做的事.反之,我們往往都會尋找那些期待看到的東西.
- 隨機看法的偏頗
- 需要瞭解的偏頗
- 影響交易系統測試結果的偏頗
- 自由度的偏頗
- 運用事後才可能知道的資訊
- 沒有足夠的安全保障
- 影響交易系統運作的偏頗
- 賭徒謬誤的偏頗: 如果你像職業賭徒一樣瞭解輸贏的性質,通常會在連贏數把之後增加賭金,連輸數把之後則減少賭金.可是,一般人的做法剛好相反:在連續虧損之後加碼,在連續獲利之後減碼.
- 贏錢保守-輸錢賭大的偏頗
- "目前投資或交易必須成功"的偏頗
- 市場通常都不理會我們的看法而自行其事-除了出場之外,我們什麼也控制不了.
- 多數市場經常處在沒有明確趨勢的狀況下.趨勢明確的市場,可能只占15~25%的時間.
- 第三章-設定目標
- 關於交易系統的發展,我們怎麼知道自己存在前述問題討論的心理議題?這些問題不會直接提供答案.可是,我們對於這些問題的情緒性反應,則可以顯示某種徵兆.換言之,回答這些問題所引起的情緒感覺,可以透露重要的徵兆.
- 如果我們不願意回答問題而把問題擱置一旁,就代表存在相關的心理問題.就代表存在相關的心理問題.如果我們讓某些問題激怒,或覺得困擾,很有可能就是在這些方面存在心裡麻煩.可是,請強迫自己繼續處理這些問題,直到完全結束,而且取得可以接受的答案為止.回答這些問題的最重要理由,是暸解交易程序最重要的部分:我們自己.
- 第四章-系統發展步驟
- 盤點庫存
- 作者強烈建議閱讀傑克.史瓦格的任何著作.最好是由金融怪傑(Market Wizard)與新金融怪傑(The New Market Wizard)著手,這可能是有關交易,投資的最棒書籍.
- 開放心胸,收集市場資訊: 這段落有很多推薦書.
- 設定個人目標
- 決定交易的時間架構
- 決定相關時間架構內的最佳歷史走勢,並留意其通性
- 走勢發動的根據是什麼,如何客觀衡量這些根據?
- 考慮停損與交易成本
- 考慮獲利了結出場,評估期望報酬
- 尋找重大獲利機會
- 部位規模最佳化
- 如何改善交易系統
- 任何期望績效不錯的系統,特定期間內進行的交易筆數愈多,績效就愈能改善.因此,同時交易幾個彼此無關的市場,通常多可以提升交易系統的績效.事實上,真正好的系統,通常都適用於幾個不同市場;多交易一些市場,可以讓自己有更多機會.
- 最糟情節:心理建設
- 我們發展一套交易系統,是要透過停止與出場等策略,執行心理與部位規模管理,使得交易系統具備正數期望的報酬.多數人都想尋找高勝率的進場方法,但完全沒有思考如何出場,或如何管理部位規模的問題.在這種情況下,交易方法的期望報酬通常都是負數.
- 我認為任何概念只要具備正數期望報酬,就可以用來進行交易.
- 順勢操作(trend following): 編者認為可能是最成功的一種技巧.
- 順勢操作的缺點: 相關技術指標不能判別"足以獲利的重大趨勢"與"不足以獲利的小趨勢".因此,順勢操作指標經常出現訊號反覆,不斷發生小損失.如果訊號反覆的現象很頻繁的話,就會讓順勢操作者對於自己的系統產生懷疑,開始討價還價,三心兩意,最後也被迫放棄系統.
- 多數市場經常處在沒有明確趨勢的狀況下.趨勢明確的市場,可能只占15%~25%的時間.
- 基本分析
- 就如何決定目標價格來說,基本分析絕對勝過技術分析.
- 如何運用基本分析
- 請記住,關於基本分析,每個市場只需要一個可靠的資料來源.資料來源如果太多的話,內容往往相互矛盾,反而造成困擾.
- 關於基本面的最新資料,反應務必謹慎.
- 另外,千萬不要根據市場的初步反應,評估一項報告的多,空影響.保留一點時間讓市場消化新聞.我們經常發現,市場的初步反應太過極端,甚至是錯誤的.
- 儘量尋找需求驅動的市場作為交易對象.
- 季節性趨勢
- 價差交易
- 透過價差交易,我們往往可以建立一般契約不具備的性質或關係.價差交易只不過是建立另一種我們可以進行交易的價格關係.可以單純也可以很複雜,絕對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.
- 套利
- 如果各位願意由套利的角度思考,將發現生活的每個層面,都存在無數機會,而這些都是我們過去所忽略的...這種行為是否是不道德的?或是提升市場定價效率的行為?那些小號子跟客戶對賭,是否是不道德的?請注意,經濟本身沒有什麼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.套利玩家認為,他們只是做任何聰明人都會做的事.他們不覺得應該放棄機會,也不認為有義務讓大家了解那些每個人應該自行琢磨的東西.套利的機會通常有時間性,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總有人會採取行動而阻斷套利管道,或紛紛參與套利而讓既有的機會不再是機會.經濟機制不理會參與者的情緒感受.
- 類神經網路
- 宇宙存在秩序
- 第六章-期望報酬與交易成功的其他關鍵
- 重複強調一次,期望報酬是長期概念;我們必須在場內停留很久一段時間,期望報酬的觀念才有意義.
- 第七章-必要架構(有需要再閱讀一次)
- 進場的四個階段
- 什麼是行情追蹤(stalking)? 縮短進場的時間架構
- 如果我們只打算從事短線交易或波段交易,或許可以運用這類"測試失敗"的架構.現在,各位已經暸解"測試失敗"架構的基本原理;市場測試新高或新低而失敗,導致行情朝反向發展.
- 著名系統使用的架構
- 培利考夫曼(Perry Kaufman)的市場效率模型
- 順勢交易首先要能夠區別趨勢與隨機雜訊.(How?)
- 威廉葛拉闕(Gallacher)
- 交易者必須培養銳利的判斷力,知道某個市場的"重要"基本面資訊.
- 附註:外匯市場是由全球主要銀行構成的市場,一天24小時都持續運作,也是規模最大的金融市場.
- 第八章-進場時效
- 追蹤行情(stalking)的重要性.追蹤的目的,就是等待最適當的進場時機,讓風險得以降到最低.
- 高勝率系統,其期望報酬仍然可能是負數.
- 常用進場技巧
- 通道突破
- 大體上,每當行情創X天期的新高或新低,就進場建立對應的部位.每當行情創新高,我們就進場建立多頭部位.新低就建立空頭部位.(確認往一邊跑)
- 空頭市場的變化較快,涵蓋期間通常較短,所以適合採用更快的進場訊號.
- 對於通道突破系統提供的任何進場訊號,除非有明確的基本面資料配合,否則不視為有效訊號.所謂的基本面資料,可能是指個別股票的美股盈餘或某種商品的需求程度.
- 通道突破是很好的進場系統,保證不會錯失趨勢明確的訊號.可是,訊號經常反覆.所以這類系統的勝率不會明顯勝過隨機猜測.另外,如果想要有效運用這種方法,帳戶資本非常可觀,因為這類系統最起碼也應該同時交易15個市場.
- 肉眼判斷走勢圖決定進場點
- 愛德華賽可達(Ed Seykota),他的進場決策來自長期走勢圖.在另一個房間看掛牆的圖若還能清楚看到趨勢,就順勢建立部位(切換scale,像示波器操作一般調整電壓knob).
- 對於能夠嚴守紀律規範的人,這種方法確實存在某種優勢.
- 型態
- 有一領域研究走勢圖上的價格排列型態.
- 擺盪指標與隨機指標: 事實上多數擺盪指標定義所假定的市況,甚至根本不存在.
- 評估某些常見系統的進場訊號
- 華倫巴菲特企業價值模型:他並不在意整體股票市場的表現,他曾經說過:市場只是提供參考價格的場所,讓我們看看是否有人會做出愚蠢的行為.投資股票等同於投資企業.換言之,這是理性判斷的行為,不是追求時髦的玩意兒.
- 第九章-保障交易資本
- 約翰史威尼(John Sweeney)的經典作品"交易征伐"(Campaign Trading)
- 兩個主要功能:
- 設定部位所願意接受的最大虧損R
- 設定基準藉以衡量隨後的獲利
- 採用合理的停損
- 金額停損
- 折返百分率
- 價格波動停損
- 標準差停損
- 通道突破與移動平均停損
- 移動平均穿越系統長久以來都被交易者用作進場系統.如果只採用兩條移動平均,這類系統實際上屬於反轉系統.當手頭上持有部位的時候,如果短期均線反向穿越長期均線,則應該結束既有部位,同時建立反向部位.反轉系統的最大問題,就是始終留在市場,所以經常遭遇訊號反覆的問題.
- 支撐與壓力的停損
- 時間的停損:凡是沒有辦法果斷重新建立認賠部位的人,都不適合採用時間停損.可是,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,則時間停損確實是一種非常值得考慮的工具.
- 自由心證與心理停損
- 第十章-獲利了結
- 愛德.賽可達表示,如果你想學習如何交易的話,應該坐在海邊觀察浪潮.你會發現,海浪打上岸,然後又反轉退回大海.然後,賽可達建議,你按照浪潮的起伏韻律移動雙手,當海浪打上岸時,兩個手掌往身體靠,當海浪退回大海時,雙掌則跟著向外移動.經過一陣子之後,你會發現自己融入海浪的韻律內.賽可達說:"當你完全與海浪起伏融為一體之後,也就能體會金融交易之道"想要掌握海浪起伏的韻律,你必須知道海浪何時反轉.
- 出場確實控制了兩項重要變數:獲利與否,獲利多少.這也是決定交易系統優劣的最關鍵因素之一
- 獲利出場的功能
- 造成損失,但減少起始停損的出場
- 時間停止點
- 追蹤性停止點
- 獲利最大化的出場
- 追蹤性停止點
- 金額追蹤性停止策略
- 通道突破追蹤性停止策略
- 獲利折返停止策略
- 不至於吐回太多到手獲利的出場方法
- 獲利目標
- 獲利折返出場策略
- 偏高的反向價格波動
- 拋物線停止點
- 心理出場
- 常見系統採用的出場策略
- 期貨交易系統:作者強烈建議讀者在適應性出場策略這個領域.
- 第十一章-機會與成本因素
- 獲利是取決於期望報酬與機會因素(訊號發生頻率)
- 交易機會的成本
- 設法降低佣金費用
- 執行成本
- 稅金
- 心理成本:短線交易雖然充滿機會,單交易者也需要付出心理成本.我們必須保持在巔峰狀態,否則很難掌握機會,甚至可能犯錯而付出重大代價.
- 交易的時間愈久,心理因素扮演的角色愈關鍵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