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書充滿哲學氣息, 老實說讀起來有點吃力
- PART I 理論
- 第一章:股票市場的反射性:無論如何,反射模型不能取代基本面分析:它只能提供基本面分析所欠缺的某個要素.原則上,這兩個方法可以彼此調和.基本面分析企圖證明潛在價值將反映在股價上,反射理論則說明股價可能以何種方式影響潛在價值.一個是從靜態的角度加以說明,另一個則是從動態的角度來說明.
- PART II 歷史視角
- 第8章:自從有了組織化的股票市場以來,企業事件從未間斷.每當一家企業的股票市場價值高於它作為私營實體的企業價值,企業事件通常都和出售股份有關;而當市場價值低於企業價值,企業事件則和股份收購有關.收購者可能是企業本身,經營階層,某個外部團體,或另一家基於特殊理由而看重那些股份價值的企業.
- PART III 即時實驗: 如果嘗試寫交易日誌, 將想法落實為文字的紀律會有助益
- PART IV 評估:
- 第10章:日本投資人的羊群心理比美國投資人更強烈.如果他們的偏向改變,可能會有大量投資人朝反方向竄逃.不過那樣的情況非常不可能發生,因為日本主管機關能將發揮牧羊人的作用,竭盡所能地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防止羊群竄逃.
- 第10章:我相信反轉的機會已經縮小.關於自由浮動匯率,我先前建立的概說之一是:短期波動性會在反轉點時達到最高,但等到趨勢確立,波動性便會縮小.此時便是趨勢確立的狀況
- 第10章:沒有人敢說市場的期待絕對不會落空,我必須小心謹慎,別因為多頭市場沖昏頭,對未來產生過大的信心,進而影響到我對現實世界的判斷.畢竟我目前對市場的參與程度已非常高,難免有流於當局者迷的危險.
- 第12章:盲目的信心是成熟的多頭市場必要元素,但盲目信心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及
- 第14章:社會現象就不同了. 社會現象參雜了思維參與者.社會事件的運作並不會遵守獨立於任何人思維的法則.相反的,參與者思維是這個論題不可或缺的環節.
- 金融成就取決於預見主流期望,並提前採取正確行動的能力, 而非預測現實世界發展的能力
- 我和市場之間的主要差異是,市場似乎忙著進行試誤的流程,而市場參與者並不充分瞭解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,相較之下,我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進行這個流程.我猜那就是我的表現優於市場的原因.
- PART V處方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